阅读这篇文章前杨方配资,真诚邀请您点击上方的“关注”按钮,方便今后能持续为您带来更多类似精彩内容,也便于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 | 付东升
编辑 | t
提起轰炸机,许多军迷都会绕不开苏联。的确,作为历史长河中已消失的一个政治实体,前苏联曾拥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强大军事力量,尤其是在战略轰炸机领域。苏联制造了数量众多的战略轰炸机,从图-16到如今备受军迷热议的图-160,然而真正首次震惊西方世界的并非这两款巨无霸,而是图-22轰炸机。
展开剩余77%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么一个段子:苏联人特别爱喝酒,甚至有些红军战士酒瘾发作时,竟然直接端起飞机冷却液一饮而尽。这个段子既幽默又生动,十分符合斯拉夫人的豪爽形象。而令人惊讶的是杨方配资,这段子确实有真实的历史背景,那冷却液正是来自我们今天要聊的图-22轰炸机。
图-22作为图-16的超音速继任者,一经问世便震惊世界。但如果你深入了解这架飞机的设计和使用历史,就会发现它的安全性简直堪称“灾难级别”。首先,图-22的发动机被安装在机体的上方,而不是传统的尾部位置。这种独特布局极易引发严重的问题:发动机推力过大时,飞机会因为气流扰动而猛地“扎”向地面,极易导致坠机事故。
不仅如此,由于发动机位置的限制,图-22的弹射座椅只能设计成向下弹射,这大大降低了飞行员逃生的成功率。再加上机头的造型奇特——为了满足气动学需求,驾驶舱设计极不合理,飞行员只能望向天空,而导航员只能看到脚下,视野极为受限,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灾难”。这一设计缺陷直接导致了大量事故发生:图-22共制造了313架,坠毁了70多架,接近四分之一的高坠机率令人触目惊心。
更糟糕的是,这架飞机的仪表布局设计混乱,常用的按钮和开关竟然分散在驾驶舱不同角落,飞行员完成一次操作如同打了一套复杂的太极拳。除此之外,飞机的操纵杆几乎没有助力系统,所有操作都需要驾驶员耗费极大体力,即便是身强力壮的斯拉夫硬汉,飞行一趟下来也会筋疲力尽。
图-22的诞生故事同样充满戏剧性。1950年代初,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了图-16轰炸机,这款飞机在量产后得到了军方高度评价。随后,苏联军方将新一代超音速轰炸机的发展任务继续交给图波列夫设计局,后者信心满满地启动了项目。但在冷战期间,武器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刚刚服役的新机型很快就要面临淘汰。美国的技术进步也不断施压苏联,这段时期被称为军备竞赛。
1954年,美国新一代轰炸机问世,苏联意识到仅仅基于图-16做小改小革远远不够,必须设计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轰炸机。于是,图波列夫设计局倾向于采用内部代号“S105”的方案,这方案最后演变成了105原型机。令人好奇的是,这款飞机的发动机安装在机翼下方,而非传统内部布局,初看有点像改装的民航客机。
这款飞机的性能表现不俗。美国的B58轰炸机刚服役一年,由于其两个硕大发动机,北约绰号其为“眼罩”,甚至被媒体称为“恐怖”的象征。但在苏联内部,图-22同样被戏称为“恐怖”的代名词——这并非因为性能,而是因为它层出不穷的设计缺陷和极差的人机工程体验。没有人能保证它飞起来之后能否完好返回,口碑可谓是一塌糊涂。
更荒诞的是,图-22的供氧冷却系统使用的竟是酒精,且是纯谷物酒精,换句话说,这架飞机用的冷却液其实就是伏特加!每次执行任务后,飞行员们个个脸红耳赤,言语亢奋,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在偷偷喝冷却液。由此也诞生了苏联军队中喝冷却液解酒瘾的笑话,因为他们喝的其实是纯粮食酒,根本不是普通冷却液。
为了挽救图波列夫设计局的声誉,105原型机后来被几乎全面改进为106原型机。106型凭借其可靠的性能、强大的载弹能力、速度和航程,成功扭转了图-22系列的糟糕名声。后续的改进版本,即大名鼎鼎的图-22M超音速轰炸机,被北约称作“逆火”,在苏联航空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苏联第一款超音速轰炸机,图-22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发挥了极致。虽然其表现令人遗憾,但它为后来图-22M的成功奠定了宝贵经验。图-22不仅见证了苏联航空技术的飞跃,也成为了超音速轰炸机设计的重要教材。
参考资料:
《苏联图-22轰炸机为何被称为飞行棺材?》杨方配资,航空知识,2023-10-12
发布于:天津市悦来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