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市长谈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当前全国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完成报批,全面进入实施阶段。特开设《书记市长谈规划》专栏,邀请有关城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立足地方实际,谈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思路举措,供交流探讨。
加力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甘肃省定西市委书记 汪尚学
定西地处甘肃中部,下辖1区6县,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省委、省政府赋予定西的发展定位,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市、县、乡三级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有力构建了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做实耕地保护文章,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定西是甘肃省耕地面积第一大市,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就守住了群众的“粮袋子”。我们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举措,全面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优化耕地布局。定西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数和底图,按照应保尽保、应划尽划原则,合理确定耕地保有量,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32.15万亩、较“十三五”时期新增97.84万亩,划定耕地保护面积1231.73万亩,较“十三五”时期增加56.05万亩。
提升耕地质量。定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打基础、利长远、摆脱“靠天吃饭”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规划到2030年,把符合条件的80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在浅山区实施引水上山,发展节水灌溉,在深山区重点建设高标准梯田。
狠抓耕地开发。定西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实占补平衡要求中金辰大,加强对耕地流向林地、草地、设施农业用地等不同情况的分析研判,统筹将其他草地等未利用地、低效闲置建设用地以及适宜恢复为耕地的其他农用地等各类非耕地资源作为补充耕地来源,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和复耕复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粮食安全根基得到全面夯实。
做实绿色发展文章,着力改善生态
定西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洮河以及重要支流关川河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肩负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要职责。我们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全过程各方面,聚焦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全市深入开展“绿满陇中”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加力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地。
国土绿化上,定西高质量推进“三北”工程建设,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加快秦岭西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陇中地区渭河源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面山绿化、通道绿化、农村“四旁”绿化和城市生态加密,全市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12.4%、79.5%。
水土保持上,定西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谋划建设大中小型互补配套淤地坝,特别是结合全市“三片八区”水土流失防治功能划分,对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采取地面整治、坡面防护、植被恢复、围栏围封、封育保护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69.06%。
流域治理上,定西将全市划分为洮河流域、渭河流域、关川河流域和燕子河流域4个生态修复区,全力推进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定西片区生态建设,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地质灾害治理、草原生态修复、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做实城镇提升文章,加快区域发展
定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关键辐射区。我们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和治理,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空间布局上,定西主动融入兰州一小时核心经济圈,突出县城和中心镇的节点纽带作用,合理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布局,市、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8.6平方公里,较2020年增加了9.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89%,较2020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产业支撑上,定西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紧扣县域发展类型,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和特色鲜明的陇中工业集聚地,2024年全市中医药、马铃薯、草畜、蔬菜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507亿元、254亿元、281亿元、90亿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8.3%。
功能完善上,定西编制《定西市中心城区宜居社区设计导则》,2021年以来新建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增加学位4.3万个,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实现县区全覆盖;20家公立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其中7家达到三级乙等以上标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上等级率达到93.75%,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提升到2.51平方米。
基础提升上,定西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积极实施城中村改造以及道路交通体系、智慧停车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4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6.91平方米,城镇用水普及率达到99.5%、燃气普及率达到93.5%,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加快建设快速交通联系通道,定临、通定和渭武高速全线通车,县县通高速目标全面实现。
做实乡村建设文章,促进全面振兴
定西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进入全面小康后,我们坚持以“一张图”统筹空间供给,通过优化乡村规划布局重塑城乡关系、释放乡村潜能。
发展定位上,定西充分考虑不同乡村的自然条件、区位特征、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等因素差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119个乡镇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五大类型,以乡镇为单元确定乡村振兴提升方向。
建设重点上,定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深入实施农村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等“八改”工程为契机,坚持片带化推进、梯次化建设、分类化打造,按照“决不搞重复建设、面子工程”的原则,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分年度建设提升479个发展类村庄。
风貌管控上,定西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现代版和美乡村,尊重乡村演进规律,打破村域、镇域限制,注重保护陇中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串村连镇推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片带。
安全避险上,定西积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大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三年累计建设集中安置点97个,9316户3.4万人圆了“安居梦”。
环境整治上,定西结合开展“垃圾革命”行动,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城乡垃圾大清除行动,加强路边、屋边、水边、田边整治,依法拆除烂房乱屋、残垣断壁、废弃厂房棚圈等,及时清运、妥善处置建筑垃圾,有效治理人畜混居问题,促进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金辰大,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定西将坚持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紧紧围绕融入甘肃“一核三带”“七地一屏一通道”发展格局,聚焦“一区三地”(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全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高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地、特色鲜明的陇中工业集聚地)发展定位,加快编制市、县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并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导约束,严格做好各项空间规划利用事项的审议把关,严肃做好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流程监管和执法工作,切实把高标准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发展现实美景。
悦来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